激光护目镜定义:激光护目镜是一种通过吸收或反射特定波长激光辐射来减少或防止激光对人眼伤害的防护装备。
激光护目镜的工作原理类似于中性密度滤光片,通过分散激光能量,然而,与ND滤光片不同的是,激光护目镜只阻挡特定范围的波长,从而允许用户保持一定程度的可见性。尽管激光护目镜可能具有足够的密度来保护用户,但它还必须能够在不立即烧毁的情况下提供这种保护水平。
EN207指令要求激光护目镜必须能够在暴露于激光辐射时,至少保护用户10秒(D等级)或100个脉冲(I和R等级),且不出现故障。
D等级适用于连续波激光器或脉冲持续时间超过0.2秒的激光器,功率以W/m²为单位测量。应使用激光器的最大平均功率。I标准适用于脉冲持续时间为0.25秒至10^-6秒的脉冲激光器,R标准适用于脉冲持续时间为10^-6秒至10^-9秒的脉冲激光器,两者均以J/m²为单位测量。此外,还有M等级用于脉冲长度小于10^-9秒的激光器,但目前我们现有的护目镜系列中没有任何一款能防护如此高频的激光。
L等级是衡量护目镜应对激光辐射能力的一个指标,包含10个级别,对应于光学密度。它考虑了护目镜在最短时间内能吸收的最大功率或能量密度,而不会性能下降,同时也考虑了在激光波长处的光谱透过率。如果这两个指标表示不同的L等级,则使用较低的L数字。
L等级进一步细分为3个波段,这些波段考虑了眼睛自然阻挡较短波长的能力。第1波段覆盖180至315纳米之间的波长范围,第2波段覆盖316纳米至1400纳米,第3波段覆盖1401纳米至1000微米。
根据国际标准(如ANSI Z136.1、EN207),激光器分为4类,护目镜需对应选择:
· Class I(无危险):无需防护。
· Class II/IIM(低功率可见光):避免直视光束,必要时佩戴。
· Class IIIR/IIIB(中高功率):必须佩戴护目镜,避免直视或漫反射光。
· Class IV(高功率):除护目镜外,需全面防护措施(如防护帘、墙)
核心参数
1. 光密度(OD值)
◦ 定义:衡量镜片对激光衰减能力的指标,公式为𝑂𝐷=−log10(𝑇),其中𝑇 为透过率。
◦ 常见范围:OD2+(衰减100倍)至OD8+(极端防护需求)。
2. 可见光透过率(VLT)
◦ 高于70%:适合常规环境。
◦ 低于20%:需在良好照明条件下使用或增加辅助照明。
3. 防护波长范围
◦ 需匹配激光器输出波长(如YAG激光常用1064nm、532nm等)
激光护目镜广泛应用于工业、医疗、科研及军事领域。其核心功能是衰减激光能量,确保使用者的眼部安全。